调音台的调音技巧
发布日期:2019-07-29 浏览量:1124次
调音台的功能和调音台的功能分区我们都有了明确的了解,那么,下一步我们就可以对调音台进行具体调节了。调音技巧有许多方面,但总结起来主要是音质补偿、音量调整以及声音信号的艺术加工,这里主要讲前两者。
1.音质补偿
调音台的音质补偿是为了结合声源进行加工,不仅是技术性的也是艺术性的,而且要与听众的听觉心理结合起来。音质补偿就是运用音质补偿器,调整各频段的中心频率来改变声音的音色。音质补偿必须遵循下列原则。
(1)低音补偿
16Hz~64Hz为最低音,现有乐器所能奏出最低音的是管风琴,它可奏出16Hz,这样低的频率人耳一般是听不到的,但是身体可以感受到;从20Hz~64Hz人耳是能听到的,但是必须使用高保真设备才能播放出来。从63Hz~250Hz才是低音区,它是我们低音补偿的重中之重,这一频段对音乐非常重要,它是音乐的基础,低音节奏型乐器均属于这一频段,这类乐器音质调整的好坏,决定着音乐骨架是否完整。因此,低频特性要用平线,这样可以使声音丰满而自然,当然,也可根据乐器的要求和喜好来补偿。
(2)中音补偿
从250Hz~2000Hz为中低音区,这一频段在传输和录音过程中最不易受到损失,是声音的骨干力量。2000Hz~4000Hz为中高音区,这一频段对声音的清晰度与明亮度有重要贡献,也是我们最重要的调控对象。如果声音混浊、音色太暗可提升这一频段,声音过硬时可以进行衰减使它柔软,声音发闷时可以提升使它明亮,但是,提升过多则声音会刺耳。语言或歌声通常都要调整这一频段。
(3)高音补偿
从4000Hz~8000Hz为高音区,对高音区可以保持平线特性,保持平线特性时声音的自然度好。也可根据乐曲内容和声源特性来进行相应地衰减或提升,但是千万要注意的是,无论衰减或提升都要适度而不能过多,否则声音会不自然甚至出现金属声。8000Hz以上为最高音区,这一频段对音色有重要贡献,也属于我们的调控对象,可结合声源的音色进行适当的补偿。
人耳对音色的感觉是比较灵敏的,它能直接判别声音是否逼真。如果对音色处理不好,不但会使声音单调,枯燥乏味,而且还人会使乐器或者演唱产生严重的失真,因此不可忽视音色处理即声音补偿的重要性。具体到歌手演唱,对于男声来说,大多数人的声音比较低沉,缺少高音,为提高演唱的清晰度,一般可对3kHz的频率万分进行补偿;对于女声来说,高音又显得过多,声音发“尖”,为使声音洪亮,不至于太刺耳,一般可对400Hz频率成分进行补偿。
由此可见,音质补偿的原则应该是平线、适度和必要。如果声音是真实自然的话,保持平线,而一旦有必要则必须进行适度的调整。不论对哪一频段进行补偿都需结合节目内容和听觉效果,同时还要配合音量调整,以达到总体上的平衡。
实际上,我们可以知道,我们所进行的音质补偿其实主要都是在围绕着上图的均衡(即通道均衡)来进行。
2.音量调整
音量调整有两个目的:一是控制声音信号的动态范围,二是调整各路信号的比例关系。音量调整需要与音质补偿结合起来进行,因为音量与频率是分不开的。因此,在调音之前,对于原声信号的动态电平、频率特性以及现场各路信号之间的比例关系都要了然于胸,需要多次试听、反复调试,同时还要考虑到未来放音的各种条件和放音效果。音量调整要遵循如下原则。
(1)动态范围的控制
我们知道,各种声源的动态范围大小不一,交响乐队可有100分贝的动态范围,语言声却只有40分贝左右。调音台要控制的动态范围大约在60分贝左右。声音信号的动态可以分为强信号、中等信号、微弱信号三类。强信号的最高电平要控制在音量表的0分贝处,中等信号要控制在-10分贝处,弱信号则要控制在-40到-20分贝之间。需要注意的是,弱信号至少要高于噪声水平6分贝,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弱信号的电平来提高信噪比,信号音量越大,信噪比越高,就越能降低噪声。要知道,噪声是录音和放音的天敌,我们调音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降噪,而降噪的最好手段就是通过提升信号电平来提高信噪比。
(2)各路信号的音量平衡
实际演出的时候,我们所接触到的肯定是多路输入信号,那么,就必须注意音量平衡。音量平衡就是调整各路声音信号的比例关系,声音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电平的高低,它与音量平衡息息相关。例如,在歌手演唱时,如何调节好演唱话筒音量与伴奏音乐之间的比例呢?一首好听的歌曲,应该是伴奏音乐占40%,演唱声音占60%,如果演唱者音色不错,可适当减小一些伴奏音乐的分量,以突出演唱者的歌声;如果演唱者对这首歌由的旋律不很熟悉,容易唱走调,合不上拍,为了掩饰这些缺点,这时可适当加大一些伴奏音乐的分量。但在具体操作时,应注意不要把话筒音量过分调大,更不能演唱音量大大高于伴奏音乐。结果显得伴奏音太弱,大部分时间里只听到演唱者的声音,好似一个人在那里清唱,失去了现场演唱的气氛;但也不能让伴奏音太强,伴音太强,又会“淹没”演唱者的歌声,听上去好像只是一支乐队在演奏乐曲,体会不出演唱者的情趣。
(3)音量调整与音质补偿
*音量小时注意提升低频和高频;音量大时适当提升中频,以增强声音的明亮度。
*调音以歌声为主。当歌声出现之前,把伴奏渐渐压低下来,以突出歌声。低频应衰减3dB~5dB,高频7kHz以上的应衰减3dB,中低频200Hz附近提升可加大力度,2kHz~4kHz提升3dB~6dB可以明显感到歌声明亮。对迪斯科或摇滚乐则要注意较大幅度地提升低频(40Hz~100Hz)和高频(7kHz~20kHz)。
1.音质补偿
调音台的音质补偿是为了结合声源进行加工,不仅是技术性的也是艺术性的,而且要与听众的听觉心理结合起来。音质补偿就是运用音质补偿器,调整各频段的中心频率来改变声音的音色。音质补偿必须遵循下列原则。
(1)低音补偿
16Hz~64Hz为最低音,现有乐器所能奏出最低音的是管风琴,它可奏出16Hz,这样低的频率人耳一般是听不到的,但是身体可以感受到;从20Hz~64Hz人耳是能听到的,但是必须使用高保真设备才能播放出来。从63Hz~250Hz才是低音区,它是我们低音补偿的重中之重,这一频段对音乐非常重要,它是音乐的基础,低音节奏型乐器均属于这一频段,这类乐器音质调整的好坏,决定着音乐骨架是否完整。因此,低频特性要用平线,这样可以使声音丰满而自然,当然,也可根据乐器的要求和喜好来补偿。
(2)中音补偿
从250Hz~2000Hz为中低音区,这一频段在传输和录音过程中最不易受到损失,是声音的骨干力量。2000Hz~4000Hz为中高音区,这一频段对声音的清晰度与明亮度有重要贡献,也是我们最重要的调控对象。如果声音混浊、音色太暗可提升这一频段,声音过硬时可以进行衰减使它柔软,声音发闷时可以提升使它明亮,但是,提升过多则声音会刺耳。语言或歌声通常都要调整这一频段。
(3)高音补偿
从4000Hz~8000Hz为高音区,对高音区可以保持平线特性,保持平线特性时声音的自然度好。也可根据乐曲内容和声源特性来进行相应地衰减或提升,但是千万要注意的是,无论衰减或提升都要适度而不能过多,否则声音会不自然甚至出现金属声。8000Hz以上为最高音区,这一频段对音色有重要贡献,也属于我们的调控对象,可结合声源的音色进行适当的补偿。
人耳对音色的感觉是比较灵敏的,它能直接判别声音是否逼真。如果对音色处理不好,不但会使声音单调,枯燥乏味,而且还人会使乐器或者演唱产生严重的失真,因此不可忽视音色处理即声音补偿的重要性。具体到歌手演唱,对于男声来说,大多数人的声音比较低沉,缺少高音,为提高演唱的清晰度,一般可对3kHz的频率万分进行补偿;对于女声来说,高音又显得过多,声音发“尖”,为使声音洪亮,不至于太刺耳,一般可对400Hz频率成分进行补偿。
由此可见,音质补偿的原则应该是平线、适度和必要。如果声音是真实自然的话,保持平线,而一旦有必要则必须进行适度的调整。不论对哪一频段进行补偿都需结合节目内容和听觉效果,同时还要配合音量调整,以达到总体上的平衡。
实际上,我们可以知道,我们所进行的音质补偿其实主要都是在围绕着上图的均衡(即通道均衡)来进行。
2.音量调整
音量调整有两个目的:一是控制声音信号的动态范围,二是调整各路信号的比例关系。音量调整需要与音质补偿结合起来进行,因为音量与频率是分不开的。因此,在调音之前,对于原声信号的动态电平、频率特性以及现场各路信号之间的比例关系都要了然于胸,需要多次试听、反复调试,同时还要考虑到未来放音的各种条件和放音效果。音量调整要遵循如下原则。
(1)动态范围的控制
我们知道,各种声源的动态范围大小不一,交响乐队可有100分贝的动态范围,语言声却只有40分贝左右。调音台要控制的动态范围大约在60分贝左右。声音信号的动态可以分为强信号、中等信号、微弱信号三类。强信号的最高电平要控制在音量表的0分贝处,中等信号要控制在-10分贝处,弱信号则要控制在-40到-20分贝之间。需要注意的是,弱信号至少要高于噪声水平6分贝,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弱信号的电平来提高信噪比,信号音量越大,信噪比越高,就越能降低噪声。要知道,噪声是录音和放音的天敌,我们调音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降噪,而降噪的最好手段就是通过提升信号电平来提高信噪比。
(2)各路信号的音量平衡
实际演出的时候,我们所接触到的肯定是多路输入信号,那么,就必须注意音量平衡。音量平衡就是调整各路声音信号的比例关系,声音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电平的高低,它与音量平衡息息相关。例如,在歌手演唱时,如何调节好演唱话筒音量与伴奏音乐之间的比例呢?一首好听的歌曲,应该是伴奏音乐占40%,演唱声音占60%,如果演唱者音色不错,可适当减小一些伴奏音乐的分量,以突出演唱者的歌声;如果演唱者对这首歌由的旋律不很熟悉,容易唱走调,合不上拍,为了掩饰这些缺点,这时可适当加大一些伴奏音乐的分量。但在具体操作时,应注意不要把话筒音量过分调大,更不能演唱音量大大高于伴奏音乐。结果显得伴奏音太弱,大部分时间里只听到演唱者的声音,好似一个人在那里清唱,失去了现场演唱的气氛;但也不能让伴奏音太强,伴音太强,又会“淹没”演唱者的歌声,听上去好像只是一支乐队在演奏乐曲,体会不出演唱者的情趣。
(3)音量调整与音质补偿
*音量小时注意提升低频和高频;音量大时适当提升中频,以增强声音的明亮度。
*调音以歌声为主。当歌声出现之前,把伴奏渐渐压低下来,以突出歌声。低频应衰减3dB~5dB,高频7kHz以上的应衰减3dB,中低频200Hz附近提升可加大力度,2kHz~4kHz提升3dB~6dB可以明显感到歌声明亮。对迪斯科或摇滚乐则要注意较大幅度地提升低频(40Hz~100Hz)和高频(7kHz~20kHz)。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
下载二维码